中華黃庭禪學會2020.12.21電子報

一、主題文章:我嘗到了心胸開闊的滋味

對不同感受的好惡模式,決定著我們的人生。當不喜歡的感受來襲,人們很容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且看這位幸運的作者如何面對她不喜歡的感受,如何解脫。

二、問答集錦:節儉的教育該如何教?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會出現過與不及。孩子犯錯不可怕,如何抓住教育的機會,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才是關鍵。

三、小樹苗:​挖掘內心深處的溫暖​

一次次進入小樹苗課堂去歷練,她深切地明白教育需要仁和義。她和孩子們成了相互的催化劑,她的仁和義讓孩子們成長改變,同時也融化了自心的冰冷。

四、經典故事:相馬的修為

九方堙為穆公找千里馬,卻連外表都講錯了,而伯樂卻讚歎九方堙的境界在自己之上,只因九方堙眼中所見、心中所繫,只有內在的精髓。

 

我嘗到了心胸開闊的滋味

作者:小魚

廣州初階課程開課前,我報名做志工,主要工作是協助處理學員報名的一些事情。

以往做志工的時候,都是本著一腔熱血,真正歷事練心、觀照內心的時候不是很多。這次因為一直在讀《傳習錄》的緣故,我決定在做志工的時候去落實歷事練心。

這時我首先做了一件事,就是問自己:我可以毫無私心地和所有認識、不認識的人分享這門絕學嗎?我可以在做志工過程中任勞任怨,無一絲一毫怨言嗎?

此時,胸中微微有點卡,範圍一個銅板,緊度三,熱度一,很輕微的氣血。看到這個氣血後,也不去抗拒,它在就讓它在。然後肩膀鬆下來,打開胸膛去接納它,不斷地打開胸膛,慢慢地我發現我可以完全接納這個卡,它與我的身體成為一體了。這時,成人的心就自然出來了,臉部肌肉也放鬆了,自然而然有點微笑。

嘗到這個滋味之後,在之後做志工和小隊輔的時候,我都可以稍微輕鬆下來,對講師(注:黃庭禪創辦人張慶祥講師)說過的話有了更深的體會:「真不真實、輕不輕鬆?」「禪修不要太認真,輕鬆就好!」

課程結束後回到家裡,在剛開始的一兩周,還可以保持比較好的狀態——氣血來了就接納,這時情緒自然減弱了,胸口也不卡了。但當氣血來了,自己也接納了,胸口仍然卡時,就讓它卡,允許這個卡存在,能夠和它和平共處。總之待人接物都較以往輕鬆許多。

再過了些日子,我發現自己沒有之前的好狀態了!我想找回之前的好狀態,但一直不得法。這時已不覺陷入了「三個錦囊」中所說的一個誤區,在「尋找一種自在的感覺」,而做不到「在任何感受下皆自在」。

張講師提倡的成人成己功課繼續做,養氣功課繼續做,經典繼續讀、繼續聽,但疑問一直在腦中。有時候會有強求自己去做但黃庭不配合的情況出現,心腦不一,耗氣。在讀《傳習錄》的過程中,心裡也一直有個疑問:要怎麼樣做,才能擴充自己的良知呢?

某日清晨,照常跑步,看到一條蚯蚓爬在路中間,速度很慢很慢,不把它移到花草下恐怕會被踩到,於是小心地把蚯蚓移到花草下。繼續跑步,又見一隻蝴蝶在路中間艱難地拍著翅膀,恐是受傷了,於是,又將牠移到安全的地方。經過這兩件小事,內觀自身,發現好像胸口鬆了一點。

又一日清晨,照常跑步,發現路邊一塊地磚被弄翻上來,我走上去將地磚鋪好,繼續跑步,感受到身體有點緊,心想,何不對身中的感受完全接受?像講師在靜坐音訊時說的,「在接下來的二十秒完全接納身中的任何感受,沒有一絲一毫的抵抗。」

於是,我就放鬆身體,肩膀自然地鬆下來,不斷地做著打開胸膛的體察、不斷地體察。這時,我驚喜地發現,只要不斷體察打開胸膛,身體自然就放鬆下來了,而此時身心的感覺,不就是我找了很久但沒找到的那種身心渾然一體的感覺嗎?!王陽明先生所說的擴充良知,是不是先從擴充胸膛開始呢?不管如何,不斷地打開胸膛,讓我覺得很舒服,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心胸開闊吧。

感謝老天,不僅讓我淺嘗到心胸開闊的滋味,還找到了可以讓心胸開闊的方法!Yeah,高興!

本期目錄...

 

節儉的教育該如何教?

作者:張慶祥講師

學生問:​

講師您好!孩子看到老師的小髮卡好看,沒跟老師說就拿走幾個,被媽媽發現,認為這屬於偷竊行為。媽媽耐心引導,告訴她說喜歡什麼可以讓媽媽買。孩子說你經常說家裡沒錢緊張,我不敢想買的事。請講師指點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張講師答:

如果家庭的經濟過得去,我們也不需要告訴小孩說我們有多窮多窮,這不是好辦法,讓小孩產生自卑。

我們可以告訴小孩說,我們賺的錢剛好夠用,雖然我們不是非常富裕,但是我們會好好照顧你讀書。

不要讓小孩為了這個事情擔憂,但可以告訴孩子,爸爸辛苦賺錢,所以我們不要浪費,不能讓爸爸的辛苦被浪費了。

要告訴孩子,人生在世當然應該努力追求富足的生活,但是世界上比賺錢更重要的事情還很多,比富貴更可貴的東西還很多,那就是人的品格、人的志節呀!

一個人只要有高尚的人格,就會獲得人們打從心裡的敬重,這才是真正高貴的人,這才是真正值得敬重的人!

與其平常告訴小孩說我們窮,不如告訴她說就算窮,也要窮得有骨氣!一個人的志向、人格比財富更重要得多,我想這才是教育孩子時最該注重的精神。

另外,對於孩子現在拿了幾張老師的小髮卡,這實際上是件小事情啦,沒必要把它看得太嚴重,但也不要讓小孩覺得這個事很輕鬆,稍微斥責一下也就可以了,然後引導他把髮卡拿去還老師,讓他跟老師真誠地道歉,保證以後決不再犯。

讓他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學習去彌補自己的錯誤,這就是機會教育,所以就怕你不知道要藉機教育,不要怕孩子犯錯。

本期目錄...

 

​挖掘內心深處的溫暖​

作者:王芸

去寧波夏令營之前,心裡就有小鼓鼓,「我會不會越做越煩啊?我還會做小隊老師嗎?七天呢,我能堅持下來嗎?」

帶著這樣的小心思,也帶著些許期盼,些許興奮的心情來到寧波,來到孩子們身邊。

當了好幾回小隊老師了,每一回還是會有不一樣的體驗。這一次第一天我想的好好地,我只用鼓勵的方式,先與他們建立信任,建立「親」。可事情就是不如自己所願。

上課時有兩個男孩子打來打去。第一次我沒有干涉,以為他倆鬧著玩。第二次他倆的力度大了一些,因為他們的年齡差不多,一個11歲,一個12歲,我就在觀察,看他們中是否有人意識到需要退讓。結果,第三次他倆的力度更大了。

這時我覺得我必須要出手了,必須要同時懲罰兩個孩子,我罰他們靠著牆站,我的大腦飛速運轉著,我的心卻撲通撲通跳著,我讓他們站幾分鐘呢?一會我又怎樣建立與他們的「親」呢?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又好玩又好笑,孩子很簡單,前一分鐘是「魔鬼」,後一分鐘是「天使」,五分鐘後問他倆能否做到和睦相處,他倆真誠而又懺悔的模樣,讓我的心癢癢的,想笑又不敢笑,內心軟軟的,暖暖的,還帶著一份喜悅。

與孩子們在一起,氣血常常光顧我的胸膛,常常體驗到與日常不一樣的感覺,可是那份喜悅與溫暖也常常被挖掘出來,讓我的純真如孩子一般,讓我對他們的關懷如對自己的孩子一般。

有一天,一位孩子對我說了一句非常不恭敬的話,我當時有些懵,內心翻騰起伏,有些生氣,因為從來沒有遇到過,當時不知道怎麼應對,所以決定放一放。考德課前,我靈機一動,覺得這是一個教育他的機會。

與考德老師簡單交流後,老師第一個請我和孩子上臺,當著所有孩子的面,當我看著他的眼睛,表達出我的生氣、我的難過時,那一刻,他的眼睛在跳動,眼睛裡有些濕潤,有些後悔。

他很小聲地說了句「對不起」,表面看上去好像不真誠,但我知道,對這個孩子來說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我已經觸碰到他的內心。瞬間我的眼睛也濕潤了,內心像一塊海綿,軟軟的,熱熱的,真想擁抱他,但忍住了。因為我知道,我是來做什麼的,對孩子而言,教育中有「仁」,也要有「義」。

內心的溫度越來越高,看到不斷改進、懂事可愛的孩子,特別想去摸摸他們的小臉,抱抱他們;可是看到問題多的,或是承認錯誤卻總是不改的孩子,我覺察到,內心的溫度是有下降的。七天中,我一直在覺察,一直在調整。

小隊中,有個孩子一聽到上課鈴聲就往廁所跑,以至於我們小隊的集合總是最後一名。孩子們有怨言,我雖然安慰,可內心也有怨言。一日三餐,這個孩子也總是吃到最後,所以洗公盤、擦桌子、排凳子、為志工老師洗碗盤這些服務,基本上也就沒有時間去做,因為其他孩子都做完了。

看到他的狀況,我的心裡一直有些堵,不舒服,剛開始的兩天,我一直在提醒他,也一直在找方法,但沒有找到,有些無奈,內心也很耗氣。我開始反省,我是不接納孩子,不接納自己的那股氣血,與氣血對抗,與孩子的狀態對抗,希望改變孩子,讓他變成我想要的樣子。

我心存的善念是什麼?心存的光明是什麼?想到這裡,內心一下子開闊起來。七天中,孩子有一次做到了聽到鈴聲立刻來排隊,我抓住機會,在考德課上給予他鼓勵。在吃飯時坐在他旁邊,「監督」他吃飯,七天中,雖然只有一次,可也終於有一次,他第三個就吃完了。

看到他高興地說來說去,我的內心非常觸動。原來他也想吃得快一些,原來他也不想聽到鈴聲就上廁所,他只是管不住自己,他需要一個強大的支柱協助他、愛護他,幫助他成長到他想達到的彼岸。

現在我就是那個強大的支柱,雖然時間只有七天,可我就做我應該做的,做我能做的,給他關懷,給他幫助,可以柔,可以剛。這樣一想一做,內心有股正氣上湧,精氣神也好了很多。

孩子們的故事說不完,道不盡,他們是老天送給我的禮物,讓我笑讓我哭,讓我快樂讓我憂,我的內心最深處的溫暖,被他們一層又一層地挖掘出來。他們是挖土機,讓我這塊冰冷而又堅硬的土地,重新又有了鬆軟的土壤,又能種植培根,發芽開花啦!

在小樹苗這樣的大家庭裡,處處都能體會到別人給予自己的溫暖,也可以時時去挖掘內在的溫度,把這份溫暖給予別人,長養他人也長養自己。

七天時間裡,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希望能為我們的祖國、我們民族的未來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期目錄...

 

相馬的修為

經典引述: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摘自《道德經》清靜章第四十五

故事原文: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對曰:「良馬者,可以形容筋骨相也。相天下之馬者,若滅若失,若亡其一。若此馬者,絕塵弭轍。臣之子皆下材也,可告以良馬,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馬。臣有所與供儋纏采薪者九方堙,此其於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使之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馬矣,在於沙丘。」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牡而黃。」使人往取之,牝而驪。穆公不說,召伯樂而問之曰:「敗矣。子之所使求者。毛物、牝牡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伯樂喟然大息曰:「一至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若堙之所觀者,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而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貴乎馬者!」馬至,而果千里之馬。故老子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淮南子·道應訓》

張講師講解:

秦穆公對伯樂說:「你已經年老了,跟你同姓的後代中有沒有跟你一樣有經驗的,可以替我們諸侯來挑挑好馬呢?」

伯樂說:「良馬可以用牠的形、牠的容、牠的筋、牠的骨來看牠,要找天下一等一的馬,倒不一定依循以上這些原則,或取其一,或取其二,不一定由形容筋骨來觀照跟判斷的。像剛剛所說天下第一等的馬,跑起來好像是不留痕跡的、不起什麼灰塵的,車子壓過的地方沒有像一般粗略的馬壓的坑坑洞洞,那麼深、那麼難看的,沒有的。

我的兒子雖然也能相馬,但不是第一等才氣,他可以為你挑一些良馬,但是沒有辦法從很多良馬裡面再幫你挑出一匹天下一等一的馬。

我有一個朋友跟我一起挑柴的,叫做九方堙。他可以相天下第一等馬,不在我之下。如果你真的想要挑第一等馬,那我就推薦他給你好了。」

穆公見到了九方堙,請他開始幫穆公去找天下一等一的馬。找了三個月,回來報告說:「穆公穆公,我找到了,終於找到了,找了三個月,得到天下第一等的馬,現在在沙丘這個地方。」

穆公:「什麼樣的馬,趕快說來聽聽。」

九方堙:「公的,而且是黃色。」穆公好高興,趕快請人去把那一匹馬給取回來。結果呢?母的而且是黑色的,九方堙說的是什麼顏色啊?黃的,而且是公的。

穆公很不高興,把伯樂找來說:「啊,毀了毀了!你推薦的人,連毛的顏色跟公的母的都分不清,還要為我挑天下第一等的馬,天下有這樣的笑話嗎?」

伯樂大大嘆了一口氣說:「啊,竟然高妙到這種境地!這就是他可以超越我千萬倍的原因。他相馬的時候,他觀察的主軸非我們能夠懂的,他的主軸跟我們明顯是不一樣的。他看的時候是看牠內在的精神、內在的精髓,而忘了外在到底是什麼顏色,是公的還是母的。

他只看他要的那些條件,而其餘次要的他根本就不在意。看他想看的,而那些不重要的,他不看在眼裡。所以他在幫穆公您相馬的時候,他所看的是比馬的形、馬的毛色貴重的,有很重要的天機在裡面,他不在這個皮毛上面來下功夫的。」

等到馬來了,果然是天下一等一的千里馬!

以此來印證老子所說的「大直若屈」,這是真正的正直,看起來什麼都不是,好像一無所能似的。「大巧若拙,大辯若訥」,他親自跟穆公講的那些話,沒有一個是說對的,感覺是那麼樣的木訥,不善於言辭,這是我們的感覺,可是對於他來說,他所看的不是我們所要看的,他看的是主軸。之所以我們覺得他非常的高妙玄奇,不是因為他高妙,而是因為他有一個主軸,是你未曾想像過的。

這好比一個致力於心性修持的修行者,當眾生被富貴名利所勾引的時候,他總是視若無睹一般,因為他的眼睛之中只有本自清真的本性,他永遠只抓這個主軸而已;當眾生被顛沛流離的境遇所困住苦惱的時候,他總是不疾不徐的、視若無睹一般,因為他的眼中只有本自安寧的本性;當眾生被術流動靜、左道旁門種種的玄奇所迷惑的時候,他依然無貪無求,甘守本份。

因為他的眼中只有本自具足的本性,他處處與眾人相反,看起來像是若缺、若拙,不忮不求,而這正是聖哲的過人之處。

——摘自張慶祥講《道德經》第81集

本期目錄...

 
最新活動訊息與張講師新作
中華黃庭禪學會
http://www.htz.org.tw
各期電子報下載: 黃庭禪各期電子報線上查詢
投稿或提問、意見: joan@htz.org.tw; 1004898501@qq.com
歡迎轉寄與分享: 點選轉寄電子報連結或直接轉寄此封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