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黄庭禅学会2020.10.11电子报

一、主题文章:日常的孝,才是大考验

对父母的孝,是亘古不变的人伦,更是幸福生活的根本。而在日常与父母相处的点滴中,能够以孝心来养亲心,可谓是一场真正的修行。

二、问答集锦:布施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布施,似乎是慈悲、善意和德行相关的行为。但心念若摆不正,反而有加重贪欲、自损功德的危险。怎样布施才能不掉坑里呢?

三、小树苗:接纳与陪伴,让孩子悄然改变

孩子第一次离开亲人的陪伴,超级不安与敏感,怎么办?志工老师从接纳与感受孩子入手,一步步接近和感受孩子的内心......这次孩子与志工老师“相互陪伴”的过程,让双方都收获了内心的成长。

四、经典故事:未卜先知的孔子

齐景公拜访孔子,寒暄当下,左右来报,周朝先王之庙遭了火灾。因先王庙众多,齐景公询问是哪一座,孔子立即断定是釐王之庙且分毫不差。孔子因何能未卜先知,背后的天理又给人什么启示呢?

 

日常的孝,才是大考验

作者:萤火虫

经典里常常提到孝,而在黄庭禅的着陆功课中,也有好几个都是和孝相关的练习,可见孝对于我们修行的重要性。

这些年下来,才越来越感觉到要真正把孝做好真的不易,这不仅仅是在日常的行为中落实,更是要在内心深处检验。

这些年练习下来,感觉在一些重大的事件面前相对还好练习,像之前妈妈生病的时候,吃的苦好像都不算什么,一心只想着只要妈妈能好起来,身体辛苦一点都没关系。

现在妈妈逐渐康复,回到日常的相处,点点滴滴才是真正考验,那些好久不留意的小习性,看不惯的言行,都在时时刻刻跑出来,不时地刺激着黄庭。很多时候,自己都会忍不住提醒两句,但是长辈不受用,就只能寡言。默默地感受着内心的涌动,直到唠叨或责备停止。但是渐渐发现这样做是不对的,当自己一直沉默不语,其实妈妈的气没有消,而且一直唠叨也很耗气。再仔细感觉,当自己寡言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点硬,有点冷的,原来我的焦点都放在了自己的那点不满上面,觉得妈妈不对。发现了这一点,不禁汗颜。于是下定决心要好好练习。

当妈妈又开始唠叨的时候,开始练习“宽两秒”心法,往内观照了一会儿,对妈妈就有了些心疼,心里想着怎样才能让妈妈不再这样,这时心慢慢地软了,突然就想到提起妈妈最感兴趣的话题,妈妈突然顿了一下,马上就开心地和我聊了起来,不再抱怨了。

最近还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孝,还要和父母有亲。虽然自己的孩子都上初中了,其实在爸妈的眼中我永远是个孩子。于是平常偶尔也会对父母撒撒娇,每次出差前和回来都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和亲亲,妈妈就会笑得像个孩子一样,那一笑也会让自己的心融化了。

养亲心,就是“冬则温,夏则凊”,让父母心头始终暖暖的。这个道理花了好长时间,才有一点点体会,不过找对了方向,就可以一直练习了。

本期目录...

 

布施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作者:张庆祥讲师

同学问:张讲师好!请问为什么修行要布施?布施的真正含义和目的是什么?布施时,在内心应有的态度是什么?谢谢!

张讲师答:布施的主要目的,是要去除我们的贪欲,虽然刚开始布施的时候,略有舍不得,但是在慢慢布施的过程中,那个执着与贪欲,就慢慢放下来了,心量就越来越宽阔了,对人就越来越慈悲了,这个就是布施这个法门所能为人们带来的功效。

布施时的心态,就是存着一颗希望对人有所帮助的心,希望有一天看到人人都能自立自强的心。这样的布施心态,才是真正的舍得,能舍心中一切的执着,才是无量的功德。因此布施时不能存着要挣得多少功德的心念,不能贪求别人的感谢,不能因此自以为高尚、自以为德行非凡。不要以为布施越多在道场就要位阶越大……若是如此,便又反增贪欲,自损功德了!如果你很好名,那最好暗暗布施;如果你贪功,那要常常告诫自己:你的布施偿还冤愆都不够,还有什么好沾沾自喜的!你的贪念远比功德还多得多,有什么资格去自负的!打从内心这样告诫自己,时时提醒自己,那贪名贪功的执着,就会渐渐退去的。

本期目录...

 

接纳与陪伴,让孩子悄然改变

作者:罗娟

这一次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我有幸担任厨房组志工,在这个过程中感悟了很多,学到了更多。

课程第一天傍晚,当我刚整理完厨房,开始担心第二天的餐桌礼仪课件还没有熟悉的时候,有一位小朋友的哭喊声音传了过来。他的情绪很长时间都平复不下来,陪伴他的老师必须要去进行其他的工作了,这时一位志工大姐主动地去陪伴他,接手这个事。而我陪她走过去,看到这位小朋友好像确实挺激动的。这位志工看起来很有带孩子的经验,小朋友闹得也很凶,估计一时没有进展,我准备回去继续整理我的厨房工作并再检查一下课件的PPT,可当下我内心突然一动:多待一会儿,万一需要帮忙呢?于是,我决定留下来多待一会儿。志工大姐很能聊,态度也很好,对小朋友开始了一个漫长的劝说过程,其他志工也不时地上来劝几句,我在旁边也绞尽脑汁说了一些劝说的话,但是没有用。越劝小朋友越急,跟他说先别急,他更是急得不行,甚至使劲用小拳头捶打自己的脑门。

我心想这怎么办,根本就搞不定。突然内心浮现小树苗志工培训曾反复经历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志工老师扮演闹情绪的孩子,然后让其他志工想办法“搞定”他。可是每一次上来扮演孩子的志工的感受,几乎都是雷同的:当志工老师想要搞定我的时候,不管她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话多柔和,都没有用,但是一旦老师感受到我的感受,接受我的情绪状态时,我马上就自然会软下来,会发生改变。我想应该把培训学的东西用起来。于是我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尝试去感觉这个孩子,当时说了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就是顺着话题,带着觉知说一些真心的话,跟孩子聊聊天。这位小朋友觉得很难受害怕,我就跟他说说这个感觉,也分享自己难受害怕的事情和那时的感觉。我还拉着他一起去外面散步,走来走去,这样做时,我内心的烦躁没有了,不再急着想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而小朋友也不再说一些激动的话,渐渐平静下来。

后来辅导长联络了他的家人,家人劝说他不要离开营队,待到第二天。这个小朋友接受了辅导长的建议,也许是每次辅导长跟他沟通的时候都是一种宽阔慈蔼的态度,而不是盯着小朋友的问题和缺点(这一点也是给我比较大启发和感悟的)。 但问题又来了,晚上辅导长要和小队老师们开会研究营队的事情,这段时间,谁来继续陪着这个小朋友呢?结果这位小朋友选择了我。也许是他感觉到我真的在感觉他、关心他,不再想要马上改变他的状态,也许是他和我一起散步聊天时体会到了轻松。可是这一晚上我该怎么陪伴呢?难道我要继续陪他走来走去,走一晚上吗?那明天的餐桌礼仪PPT课件我什么时间去准备预习呢?我内心着急的习性又要冒头了,当下我提醒自己我要做的是跟孩子互相陪伴,而不是急着解决问题。

既然决定要互相陪伴,就不着急要说服他做什么,了解到他平常晚上有他熟悉的阿姨陪伴,他恐惧的核心就是这次要在没有阿姨陪伴的情况下独自睡觉,而他不想在这里睡觉。我没有说服他晚上必须要睡觉,只是跟他商量那我们现在该干些什么呢?他也表达了他的想法,跟我商量要做的事情,因为我们是要一起互相陪伴。我们一起去探望了小朋友和老师,又去拿了一包他想吃的小饼干,后来回到我的房间,他跟我讲了他的小秘密,我也跟他讲了我的小秘密。我的秘密就是我明天上餐桌礼仪课,内心还有点紧张。所以我今晚想再熟悉一下课件,请他帮我提意见而且对内容保密。我对着他讲了一遍我想要给孩子们讲的内容,他听得特别认真,还提建议说:“如果你讲得太多会听起来无聊的,而且你说的,‘分贝’这个词,可能有些人听不懂。”

做完这些,我感觉到他已经很累了,我其实也很累了,但是他拒绝坐在床上,只是蜷缩在墙角,靠在椅子或行李箱上,好像只要不靠近床,就能让他安心一点,就不会睡着,也不用担心睡不着,不睡着就不会做噩梦。那一刻我真的很心疼他,很想让他放松下来。同时又感觉到他的敏感和容易受伤。

快夜里10点了,跟我同房间的志工老师已经开会回来,说等会要熄灯了,希望这位小朋友能睡觉,这时我明显感觉到他的焦急不安,但他也怕影响我,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想要找一个地方蜷缩起来不打扰别人。我跟他说要熄灯了,但是我可以给他留一个小夜灯,让他可以靠在床边上。同屋的志工老师和我对他的态度和交流有互补作用,有规矩,但也柔和。最后他终于靠在了床上,一躺下马上就睡着了。睡着了,他就放松了。

早上5点,大家该起床了,刚去叫他,他一秒钟都没迟疑就起来了,没有哭闹,自己洗漱,自己收拾行李,一起到了教室。白天上课时,我偷偷看了他一下,发现他坐得安安静静的。课间他还跑到我跟前说:“我没有把你的秘密说出去哦。”

这一次的陪伴,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要落实:接纳孩子,陪伴孩子,感觉他们的状态,给他们空间,小树苗内心成长营的课程,自自然然会引导他们,五颗心自然会显现出来。当五颗心闪现出来的时候就要及时鼓励他,告诉他规矩和边界在哪里,但不急着让他改变。每个孩子都有很多闪光点,虽然也有问题,但是他们更会成长、会改变,只是需要空间、陪伴和引导。

对于我现在的生活也是一样,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要接纳,不着急变好,给自己空间,做能做的、向善的事。

感恩这次做志工的机会,感恩同伴,感恩这些体验,希望自己继续这条路,继续改正,继续成长。

本期目录...

 

未卜先知的孔子

故事来源

孔子在齐,舍于外馆,景公造焉。宾主之辞既接,而左右白曰:“周使适至,言先王庙灾。”景公覆问:“灾何王之庙也?”孔子曰:“此必釐王之庙。”公曰:“何以知之?”孔子曰:“《诗》云:‘皇皇上天,其命不忒。’天之以善,必报其德,祸亦如之。夫釐王变文武之制,而作玄黄华丽之饰,宫室崇峻,舆马奢侈,而弗可振也。故天殃所宜加其庙焉。以是占之为然。”公曰:“天何不殃其身,而加罚其庙也?”孔子曰:“盖以文武故也。若殃其身,则文武之嗣,无乃殄乎?故当殃其庙以彰其过。”俄顷,左右报曰:“所灾者,釐王庙也。”景公惊起,再拜曰:“善哉!圣人之智,过人远矣。”

——摘自《孔子家语.六本》

张讲师讲解:

孔子到齐国去了,住在宾馆。齐景公来拜访他(有的时候孔子拜访齐景公,有的时候齐景公拜访他),两个人正寒暄,讲一些礼貌话,左右服侍的人来禀告说:“周天子那边派了使者来啦,说周朝先王的庙着了火灾了啦。”齐景公就问左右的人:“先王的庙发生火灾了?哪一个王的庙发生火灾了?”因为先王的庙是两排啊,一代一代的王都有一个庙,很大一排,现在还不知道是哪一个王庙着火了。孔子就先说话了,说:“肯定是釐王的庙。”各位,你要知道,这个又不是靠运气,不是抽签呐,那么一大排,周朝那么多的王,孔子在齐景公面前敢说是釐王庙,那釐王是谁呢?东周的第四代主——周僖王。(因为周朝分东周前四百年和西周后四百年。西周就是从文王、周公一直下来是四百年,东周就是从釐王之后迁都了。那为什么叫釐王呢?因为司马迁祖父的名字叫司马僖,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为了尊敬他的祖父,把以后所有带僖的这些谥号全部改为釐啦,所以才称釐王,就是周僖王。)

齐景公问:“你怎么知道是釐王庙失火呢?”

孔子就说:“伟大的上天哦,这个报应昭昭不爽的啦,他的报应是不会有偏差的啦。天对于那些好行善的人,再怎么样都会报给他相当的福报来报他的德,至于作恶的人呢,天会报给他祸,也是一样的,这皇皇上天不会有偏差。”简单地说,这叫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大家对这话会很怀疑,说:“老师啊,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看那个恶人倒蛮长寿的哦,善人活不久的也很多,恶人富贵堂皇的也很多,善人穷光蛋的也很多啊,哪来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你有这个疑问的话,我劝你去看《东周列国志》,任何记载史实的书你都可以拿来看,当有人把三四百年的历史写成一本书,而你用一个礼拜把它看完的时候,你会跟我一样有深切的感叹:真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你的身旁有最可恨的人却活得还很好,那是因为你跟他相处也不过这两三年或者二三十年,如果把他的历史再演长一点,把他演到最后,来看看有没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就会非常明了啦。

那我们现在再接着讲,孔子为什么肯定是这个釐王庙,他说:“这个釐王当了王之后,把文王、武王留下来的长治久安的治国制度,给毁坏了、改变了,把文王、武王的时候在皇宫里面非常朴实的那些做工也都改掉了,把皇宫弄得色彩非常的华丽,做了很多很多的雕饰,把宫室弄得非常高大。以前文王、武王的宫室还是有一定的规则,周公不是自己作乐吗?那个礼把规格都给定好了,然后到釐王的时候,把它全部都给推翻了,改变了。车马都做得非常地高大,非常豪华,非常奢侈,阵仗非常大,无可救药,所以天理所当然应该要降灾在他的庙上面,所以我推测肯定是在釐王庙。那么两大排好长的王庙里面,我认为是釐王庙。”

齐景公接下来问得也很有意思,齐景公问:“那好,你说釐王变了先王之制,罪有应得,那老天爷为什么不在他在世的时候降他什么病,降他什么灾,或是干脆降个雷劈在他身上,这不是很好吗?干嘛等他死的时候罚他的庙呢?那个庙又不是活的嘛,对吧!”孔子说:“这个老天呐,要罚釐王,但是内心还要顾虑着文王、武王。”这是什么意思啊?文王、武王是圣哲,何其高大的德行啊,圣人的子嗣应该要绵延到多少多少嘛,因为圣德越大绵延越长。那文王的德非常地高,所以周家绵延八百年嘛,到釐王的时候是东周的第四代而已呀,才差不多四百年左右,八百年还没尽呐。如果当时下个雷把这个釐王给劈了,那文王、武王的这个善德啊,岂不是灭绝了吗?所以釐王在世的时候没有直接殃及其身,但是他这个过又应该要报应啊,就等他过世的时候,就惩罚他的庙,让后世的人明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啦。那你有可能又会有疑问说:那像我们这种死了又没有庙的,那上帝要处罚什么呢?我想是这样的啦,即使伤了他的庙,恐怕不是真的处罚而是给后人看的吧?这给我们一个警惕啦,圣人都这样子讲了哦,那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啦。

过了不久,左右又来报说:“那个烧掉的地方就是釐王庙。”景公一惊,再拜孔子说:“真是圣人的智慧非常人所及啊!”孔子类似像这样未卜先知的事迹,如果你有兴趣归类整理一下的话,还真是不少啦。只不过在儒家的学说里面不喜欢怪力、乱神,喜欢在人伦义理上面来推演。那你说孔子是不是用《易经》算的呢?如果是的话也不为过,因为孔子是《易经》大师嘛。孔子说他教“诗书易礼乐春秋”六艺,“易”是在里面的嘛。孔子肯定是一位《易经》大师,绝对不为过的哦。

——整理自张庆祥讲《孔子家语》

本期目录...

 
最新活动讯息与张讲师新作
中华黄庭禅学会
http://www.htz.org.tw
各期电子报下载: 黄庭禅各期电子报在线查询
投稿或提问、意见: joan@htz.org.tw; 1004898501@qq.com
欢迎转寄与分享: 点选转寄电子报链接或直接转寄此封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