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黄庭禅学会2020.09.01电子报

一、主题文章:找回失去的幸福

回忆中儿时与父母的相处,满是受伤与抱怨,现实中又跌入了职场不顺、健康受损的低谷,举步维艰。此时有一道光芒照进内心,让身心温暖柔软,智慧洞开,豁然了知到了幸福的源头。

二、问答集锦:社会在前进,还是倒退?

与古代相比,当今科技发达、生活富足,难道不值得大大地自豪吗?可现代人的确心理疾病频发,苦不堪言。社会的前进与倒退,到底该怎样看待,又该如何审视检点自己的生活态度呢?

三、禅院轶事:学个“无畏”

上山来当志工,劳其筋骨,换来一身疲劳,只是劳动而已吗?那你可能还没发现行禅真正的义涵,行禅无名无利,学得了什么?你看了便知!

四、经典故事:齐景公的巨额赠与,为何留不住孔子?

孔子见齐景公,其施政理念受到肯定。齐景公以一县之税收财富送与孔子,却遭到孔子拒绝。孔子奔波劳顿,周游列国,终于得到赏识,为何一口回绝,立刻远离呢?

 

找回失去的幸福

作者:袁雪英

妈妈的性格比较火爆,我的性格像妈妈,也比较火爆。

读书时,跟妈妈总是意见不一样,总是逆着妈妈的意见,要不就是冲撞到底,要么就是自我压抑着。慢慢地长大了,出来社会工作,不跟父母同住了,慢慢少了相处的矛盾,但内心却很多对于父母的不理解,感觉自己跟别家的孩子不一样,童年总是没有阳光似的!于是我开始埋怨父母,一直很少回家,时间久了,我和父母犹如熟悉的陌生人一样,我对父母的那份心,越来越冰冷,怎么也温暖不起来!结果,我在工作上也不断地经历着碰碰撞撞,不顺利,身体也垮了下来……

机缘巧合,老天爷让我碰着了黄庭禅这门学问。坚持了一年的学习,练习,养气,食素,感觉体内浊气越来越少了,人也安静下来很多。想想以前我总是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只会想到自己的感受,焦虑、暴躁的情绪那么多,身体怎么会好?家庭怎么会改善呢?

黄庭禅宽两秒的心法,让自己真真正正地学习接纳自己,接纳任何情绪下的自己,只要回到内在,同那些气血发生的感受在一起,慢慢地感受着它们,还可能受到它们的滋养,内心多了一份安宁!以前总会气在心头,总得要以牙还牙的,争到底,来证明自己是有理的,到头来,两败俱伤,没了理也伤了情,更伤了身,满心的内疚!现在可以学习从情绪走出来,不太会被情绪带走,也减少了精神的耗损!

近来,跟父母的相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我总觉得是父母这不好、那不好,是父母欠自己太多了,一直对父母不理解。可反省自身,自己曾经是那么的不懂事,很少回家,电话都很少打,只是节日才奉命一般回家,到家话题也不多。甚至有时连节日也不想回家。自从学习了心法,练习张讲师布置的简单着陆功课,在生活中学习心中有他人、感恩、恭敬。慢慢看到自己一直被小我私欲所困,世界里只有自己,常常计较,患得患失,很少替别人着想,也不知道服务他人的乐趣。跟随张讲师,练习心法和着陆功课,才体会到心中有他人、敬重别人时那份内心的温暖,那才是人最大的幸福。自己不再是只追求外在和关注自己的个人感受了。

就这样,慢慢在心里升起了对父母的“敬”,感觉好像换了一个心一样,内心柔软了下来!我有空就想起回家看看年老的父母,每次看到他们满头的白发、脸上的皱纹、长满了老茧的双手、弯曲萎缩了的身躯,每每心里都会想更多陪伴他们。每次回家,都想着煮点好吃的、健康的、颜色搭配好看的、平时他们没怎么吃到的菜给他们吃,让他们开心!每一次回家,自己都认真练习,在一次一次即将被情绪带走时,给自己加油,继续练习。现在我跟父母说话的语气柔和了很多,常找些轻松的话题,让家里气氛活跃,让父母更开心!我练习让自己更多笑容,让父母心安。

这一年来,爸爸身体不太好,住了一段时间的医院。我内心觉得跟以前自己不懂事,顶撞父母,让父母总操心有关,所以感到对父母很愧疚!这是通过慢慢的练习,自己的内心变了,才认识到的。对于父母内心变柔软温暖了,内心的那份“敬”让自己开朗。爸爸住院时,我赶去照顾爸爸,给爸爸做三餐,擦身体,洗脚……我发现自己从来没这么的跟父母贴近过。看着父亲的身体,切实感到他们真的老了。这让我内心有了父母,去体会他们内心需要什么,他们需要照顾,需要陪伴,需要有人好好跟他们说话。这不真就像以前小时候父母照顾我们那样吗,现在需要倒过来了!

因为遇到这门学问跟着练习,我的身体也一天一天从低谷慢慢走了出来。尽管走得很慢,但我深知是因为以前我从来没有好好爱过自己,才让自己受了这么大的伤害,身体才会垮下,精神才会萎靡的。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在照顾父母的那段时间,我是靠站桩来让自己以前很容易疲劳的身体支撑下来的。这段经历告诉我,没有了身体,没有了精气神,什么都做不了!

我给自己立了一个志,要把身体好好养好,把精气神养回来,好好陪伴、照顾父母的晚年。有了精气神,才能做好更多要做的事情。

所以,在生活里,在家的这个道场中,要好好练习自己的那份“存心”,好好养气。我知道,“孝顺”不能等,那就从现在这一刻开始,好好在家里,在父母的心里,在自己的心里,慢慢种上更多温暖的种子吧,一定要找回曾经失去的幸福!

本期目录...

 

社会在前进,还是倒退?

作者:张庆祥讲师

同学问:

讲师好!从小的教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从野蛮到文明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但是读了儒家经典就会发现,儒家认为远古时人心非常纯朴,而当代则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儒家常厚古薄今,似乎历史是倒退的。哪种说法对?

张讲师答:

古代也有很纯朴的人,也有很狡诈的人。现代也有很纯朴的人,也有很狡诈的人。古人比较明理的我们叫“君子”,他们常被地方士绅推举到朝堂上,去帮忙治理国家,他们大都是深明人伦义理的人,明白大是大非的人,知道怎么安定人心的人。而那时一般社会大众,大多很单纯地跟着国家整体的步伐走,虽然他不一定明白多少道理,但是只要跟着明理的领导走,也不至于相差太远,因此那时人心也相对安定。

而现代的社会问题在哪里呢?由于现代人的物质太丰富,媒体太发达,可以说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广告,总是在勾起人们更多的占有欲望,这就造成人们内心各种欲望渐渐变得索求无度。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人们很难管理自己的欲望,欲望要放纵很快,要收回来则非常困难。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要把人变成贪心、不知足是很快的,要让他再变回节俭、知足是很困难的。

古代平民百姓的欲望没有这么多,因为物质简单,没那么多新奇的变化,没有这么吸引人,那时娱乐也很少,人们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然内心欲望自然就会减少。因此大体而言,古代内心质朴安定者的比例,当然要比现代多。而现代人由于社会复杂,于是居心狡诈者的比例、深陷欲望者比例,当然要比以前的多。你很容易可以在现代社会的任何角落,看到忧郁症的、躁郁症的,心理疾病的比比皆是。那些笑不出来的、睡不着的、吃不下的,也是满坑满谷。再看看那大大小小的医院,哪一家不是门庭若市?这现象对于古代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若从物质及科技的角度来说,现代是进步的。但若从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说,我想是倒退很多的!所以身为一个现代人,与古人相较,有可以自豪的,但也有该谦卑检讨的。而这也是现代政治家及教育家,所应共同努力的方向。

本期目录...

 

学个“无畏”

作者:刘正元

以前书院的腹地还不是很大,我们采笋是到后山上讲师二叔的竹林去采。为什么二叔会让我们去采呢?因为后山的竹林位置太高,二叔年纪大了,上不去了,想说放着浪费,给我们年轻人练习的机会。

那时候我是跟着一位学姐上去采笋,我记忆蛮深刻的,那后山的竹林都是很久没有人整理的,会上去“整理”的大概都是山猪,所以一开始上去是很杂乱的,加上也没什么覆土跟施肥,所以开始出笋时节,竹笋都很少、很小,我们走20分钟上去,然后花一两个小时巡笋,然后花15分钟下山,刚开始的收获都是少之又少,讲师问的时候,都会有点不好意思。

学姐是怎么采笋呢?我们上去都会带着小十字镐跟砍刀,还有采笋的戳刀。上去第一个动作就是把竹林会干扰人的细枝叶砍掉,人可以便利进去之后,就拿小十字镐把地上的竹叶清掉,边找笋边清叶子,然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笋,就挖出来采掉,采掉的笋要重新覆土,这时候学姐都会把旁边的土多挖一点,多覆一点上去。

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带着一个轻松的笑容随口说,看看之后长起来的竹笋会不会长更大一点呀!就这样我们两三天上去一次,然后经过了四五次之后,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竹丛有整理过的感觉了,细枝叶没有了,地上覆盖的枯竹叶没有了,土松多了,比较容易看到竹笋了,比较好挖竹笋了。这时候竹笋刚刚好也要大出了,我们后面上去的志工可以很方便地直接找竹笋,挖竹笋了,竟然就只是一个与人方便的顺手习惯而已,刚刚好造福给后面的志工。可能你现在去问当事人,她恐怕也忘了,我刚好在旁边看着过程,记得清楚而已。

就只是这个与人方便的习惯,还未学会的话,我想这样修行很难有个结果。

参与书院工作几年,有一个疑问,就是在书院上工到底学个什么?劳动吗?还是搬石头叠坡坎?拿电锯?我自己觉得都不是这些答案!我现在的答案是学一个无畏,学一个服务。

无畏个什么?

就是练习面对心内无论上来什么样的气血,可以无畏去面对气血的任何起伏。上来志工怕不怕,不用讲不怕,我自己几年了都很怕,只是为了练习面对那个气血,所以一再上山。跟讲师上工累不累?肯定累到炸,有时候会累到完全不想跟讲师上工……然后再练习不怕那个气血,试着接纳,无论结果如何,还是再去跟讲师上工。然后再用这样的体认,拿到日常生活中去练习,面对复杂的人事,面对自己无穷的欲望,偶然间成功了一次,心里就会有个小确幸,YA~我成功了一次,然后练习用无畏的知见来面对自己的小确幸。

再来是服务的精神,话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我觉得这句话真好,志工就是要有一种服务众生的精神,一种不畏艰辛、奋勇向前的服务精神。修行首要学习的就是臣服本性,如果要叙述如何臣服本性,我感觉就很像是为本性服务,它要我们包容,我们就学习包容,要我们健康饮食,我们就健康饮食。服务众生是一样的道理,可以让众生精气神长养的,可以让众生品格提升的,我们就以一种奋勇不懈的服务精神往前,用这样的志,用这样的服务精神淬炼我们的法身。

我觉得来书院当志工很好,既无名也无利,也蛮有可能还会遭受一顿骂,这样真的最好,可以让我们有很多的机会练习心法,还可以练习放下外在名利。我记得横贯公路是像我父亲这样的老荣民们给贯穿出来的,就一条路给我们台湾民众多少的交通便利。我们书院传承的是古圣贤代代相传的性理心法,是明师脉脉接续的性命大道,我们现在建立的建设、农场等等,将是后世圣贤欲求修性了命大道之所在,他们会来求取真实无二的学问,他们会在此淬炼自己的性心命,在此成就无上佛道。

身为书院一份子,我们应该常常回来当志工,一方面复习心法,一方面检验志向是否坚固。也应该常常告诉同修行禅的好处,怎么在行禅中练习,让大家都有一种向前的志向。

最后分享一段《了道秘录》的话:道宜在苦中修,难中求,尤要受人所不能受的考成,虽遭逆境,颠沛流离,始终不退。与大家共享之。

本期目录...

 

齐景公的巨额赠与,为何留不住孔子?

故事来源

孔子见齐景公,公悦焉,请置禀丘之邑以为养。孔子辞而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受赏,今吾言于齐君,君未之有行,而赐吾邑,其不知丘亦甚矣。”于是遂行。

——摘自《孔子家语》

张讲师讲解

孔子拜见齐景公,两个人相谈甚欢,齐景公听孔子的施政理念很高兴,就很希望把禀丘这个县的税收起来,让孔子来享受,就是以这个县来养孔子,县邑里面的税收让他去收了。孔子辞不受,很多人说孔子,您周游列国就是要为了求俸禄嘛。各位,你看看孔子这个样子,算不算是一个要求俸禄的人?不是。一个县给你,你想象得到吗?我们不要说古代的县比现在的县大,就是现在的一个县的税收送给你,这是大事还是小事啊?那是很大很大的财富了,孔子不看在眼里。他回去的时候,就跟众弟子说:“我听说一个君子,他在赏功,而你因为有功所以你才受赏,我今天跟齐君相谈甚欢,然后齐君看似也认同我的理念,但是他一件都没有去实行。他就要把那一整个县要赐给我了,他是完全不认识我孔丘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是一个爱钱的人吗?不是呀,他是一个贪图安逸的人吗?也不是啊。如果是一个贪图安逸的人,你没有发现你到哪里都想找一间房子,想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有了很好的收入,然后公司安安稳稳的,如果叫你辞职换个有意义的工作,那你就会摇摇摆摆晚上都睡不着。为什么你会睡不着?因为你贪图一点点安逸,对吧?你很怕失去一个什么。失去什么?说穿了就是房子、车子、钱、位置、名……你现在所有的应该都比孔子在齐君赐给他的还要少,可是孔子却连看都不看。有许多人批评孔子,可你仔细想想看,把孔子在书里面的那些言行演在你的身上的话,你看你做得来做不来?你做不来的啦。

孔子说:“齐君不认识我孔丘,真是太不认识我了,我们走吧。我是来这里施行仁政,我给你仁政,我教你怎么治国,要让你成王的啊!我不是来赚钱的,我也不是来被你养的,我们走了。”就这样,孔子就带着众弟子离开了齐国,到别的地方去了。

所以,后世很多人误会孔子周游列国为求官禄,这是以小人之心来度君子之腹了。

——整理自张庆祥讲《孔子家语》第90集

本期目录...

 
最新活动讯息与张讲师新作
中华黄庭禅学会
http://www.htz.org.tw
各期电子报下载: 黄庭禅各期电子报在线查询
投稿或提问、意见: joan@htz.org.tw; 1004898501@qq.com
欢迎转寄与分享: 点选转寄电子报链接或直接转寄此封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