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黄庭禅学会2020.07.01电子报

一、主题文章:人人都知道养生,却很少人知道养气

人人都知道养生,却少有人知道养气。最终极的养生秘方,就在一个“气”字上面。真正懂得养生的人,一定会从养气上下功夫。

二、问答集锦:求道是为了幸福吗?

有很多乐于思索、探究人生哲理的人,有时反而不如想法简单的人过得幸福、平顺,这常常迷惑了世人的眼睛,求道修行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幸福感,而是另有深意,别具慧眼方能不枉此生!

三、小树苗:心情来了,点点心

情绪管理,是成人也苦恼的大问题。可有一群孩子很幸运,他们在小树苗内心成长营的课堂,不仅有机会探索并感受情绪的样貌和本质,还学到了跳脱情绪捆绑的宝贵的妙招。

四、经典故事:小心,你可能正在“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的故事耳熟能详,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教育不能操之过急。但还有一个关系到人生根本,很多人却都可能犯的同样揠苗助长的错误,修行之人不可不察。

 

人人都知道养生,却很少人知道养气

作者:欧阳丹

不知道你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觉?明明疫情的重灾区不在你的周围,明明你并没有感染新冠肺炎,但是却好像也有经历了一场很大的困境的感觉。复工上班后,我开始做一些工作,逐渐能够缓解一些我焦虑的情绪,但是我却会发现做很多事情,我的身体都不太提得起劲来,以至于很多工作比我预期的都有些滞后。我其实内心是十分想要去做这些工作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想起去年跟同修聊天时,聊到了身体的事情,同修说古代的圣贤都很善于养气,那时候是我第一次听到养气这个说法,觉得很神奇,也不知道要如何去养?后来我又读到了《孟子》的“心气说”里面说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这里面谈到气的重要性,气能够帮助我们把立的志行出来,但是气如果不充足的话,会影响我们的志,我们就没有动力去做出来了。而我发现自己就是妥妥的“蹶者”和“趋者”,要么呢,心里很多想法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么呢,就是当事情来的时候就开始着急了,慌了神,沉不住气去做事情,常常莽莽撞撞的。

我就在想,我们都知道要照顾身体,却还真的没有想过要照顾我们的“气”,我又想,我们身体的气跟我们常常说的生命力又有什么关系呢?去年一年之中,在同修潜移默化地影响下,我自己从5月份断断续续地跟着一起跑步、站桩、静坐,同修带着跑步的时候,常常说你要观照你的身体,让你的身体是很轻松地去跑步,感觉是身体的气带着你跑。我发现自己一个不爱跑步的人,竟然觉得这很好玩、很轻松。

站桩从刚开始时,腿不停地发抖,只想着要赶快结束,到现在可以观照身体地站个30-60分钟的时间;

静坐,从刚开始一刻都坐不住,到现在可以静坐一段时间了。

最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精神状态变得越来越好,思考变得更清晰,做事情的干劲也出来了不少,我想这就是养气的效果吧!我也发现我的生命力自然而然就由内散发出来了。我就不禁开始赞叹,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中,清清楚楚地教导了很多做人的智慧。

疫情期间,我发现自己又开始退回到蹶者的状态,才开始觉察到我原来一直都处在很恐慌的状态,原来我的情绪也是会影响到我的气,我就不断地调整自己,正好同修为了帮助班上的家长们能够精气神好一点,所以组建了一个网上运动健身群,我也跟着大家一起跑步、站桩,晚上各自静坐,发现慢慢地养足了气之后,我可以更好地安定好我的情绪,我的头脑也没有那么多忧虑,我可以很好地开始各方面的工作了。虽然现在偶尔也会有身体疲惫的时候,但我会比以往更快地去调整好。

以上这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照顾身体从养气入手,是最为根本有效的方法。祝愿大家都能重视养气,养好自己的气,以一个能量满满的状态去迎接每天的工作和生活!

本期目录...

 

求道是为了幸福吗?

作者:张庆祥讲师

同学问:

讲师,请问为什么有的人想法简单,发生什么就接受什么,有的人喜欢研究深奥的事,如研究人生哲理,但后者常没有前者幸福呢?前者也没有接触过心法啊,难道是因为不幸福的人才会去探索答案吗?

张讲师答:

本来心胸比较开阔的人,生活就会比较简单,幸福指数也会比较高。然而这种看似比较幸福的人,往往也有自己的罩门,好比某一种情绪或某一种事件发生时,对他来讲仍然是无法释怀的,仍然是烦恼不堪的,只是这种特殊情况比较少碰到而已。所以不能因他日常多数是处在这种开阔幸福的状态下,就认为他是一个既逍遥又解脱的人,这是两回事。

又如您所说,有的人或者因为困难碰多了,变得比较喜欢研究人生哲学,这固然没有错,逆境碰多了,反而会去思索他的人生。像很多人来中岭山参加黄庭禅课程,很多就是在历经各种坎坷之后,才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的。古人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此这逆境对于想要历事练心者,对于想要探讨人生究竟解脱之路者来说,往往是个不可少的助缘啊!因此,逆境并非坏事,而且可能是另一种幸运呢!

至于那些生活本来就过得很平顺、很简单、很幸福的人,也许可能正因此从来就没想要去探究人生生死大事啊,可能他就这样懵懵懂懂过了一生。等他七八十岁,回头想要探究一下生从何来、死从何去的人生哲理时,可能也悔恨莫及了。

所以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但不论一个人的境遇是顺还是逆,我认为尽量能够在年轻的时候,更早去思索自己的人生,更早去探索出一条真正能够解脱轮回之苦的正路,我想这才是真正有智慧而不枉此生的人啊!

本期目录...

 

心情来了,点点心

作者:潘洪华

情绪管理是人生面对的一大困扰和难题。怎样教会孩子进行情绪管理?咱们小树苗内心成长营课程就有一堂课,叫“雨过天晴”,交给孩子们一个体会情绪的妙招。它有以下步骤:心情来了,点点心,感受能量,做正确的事或送出祝福。对于这个认识和面对情绪的好方法,因为它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有着很深内涵,我曾经怀疑这些6-12岁的孩子,他们怎么懂能量呢?他们怎么能够理解如何进行情绪管理呢?

这次在珠海举办的小树苗五部曲中,我作为小树苗的小队老师,经历了课上和课下的教育环节,深深地感受到这个“点点心”对孩子们发挥的神奇妙用。

在课程中老师通过讲解和闯关活动,带领小朋友们去了解如何使用“点点心”这个妙招。有些孩子懵懵懂懂,并不太明白这个活动的意义,只是照着老师要求的去做,而有些孩子已经体验到“点点心”之后,心情会变化。

课程晚上,有个孩子找不到心爱的东西,哭得很伤心,老师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让她练习“点点心”,可是她就是不肯把小手放到心口的位置,只是任由情绪驰骋,大声地宣泄。我心想:要学了就能用,看来不容易呢。

课程后有八周功课,就是要引导孩子把学到的东西切实地落实在生活中。小队老师们逐个给小树苗队员打电话,交流和引导他们的学习落实。第二周的功课打电话时约定的功课是:请孩子自己挑一个需要改正的坏习惯,在有情绪的时候,使用“点点心”。

之后我小队的五位小树苗打电话,一番寒暄过后,我问孩子,还记得“点点心”吗?他们多半记得一些,有的记不全了,我带着他们一起做一次。然后问他们什么时候用了“点点心”?

奕菡说,当她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她就用了点点心。用完之后,觉得心不卡了,轻松了。

朗迪说在不想做作业的时候用点点心,用完之后,就愿意写作业了。

当我让他们把手放在心口,去体验,此时此刻心里面

是热的还是冷的?

是紧的还是松的?

是快的还是慢的?

是堵堵的还是轻松的?

是痒痒的还是舒畅的?

他们都能将自己的感觉准确地说出来。

另外,我们还说起了三国时期的性格暴躁的张飞,酒后鞭打士兵让士兵产生仇恨情绪的故事,之后又讲了一个忧伤的小故事作对比,引导他们去体验这些人的心情,当时是什么样的能量。孩子们都能够感受出来,对于能量是很清晰、很明白的。这让我对课程的神奇作用非常感动和惊喜!

接着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什么跟心的距离是最远的?他们多半答不上来。我就趁机引导说:“手和心的距离是最远的,因为很多人学了‘点点心’之后,那手像有千斤重,就是不愿意去练习,所以就把学到的‘点点心’妙招忘记了。用手去点点心,距离很近,作用也很神奇,可是不用的话,手和心的距离就最远了。”最后我叮嘱孩子们要多用。

“点点心”妙招的最后一步——“做正确的事或送出祝福”,非常重要。这能帮助和引导孩子去思考,哪些事是该做就立即去做,比如不能光玩要写作业了;哪些是不该做的就立即停止,比如不能打人、骂人或任性等。

即使在电话里,孩子们都练得很认真,要是他们能经常练,那效果会多好啊。孩子们就能不再常被火爆或沉闷的负面情绪死死捆住了。也许现在孩子们还不能够深刻的理解到“点点心”对于情绪管理有多大作用。可是只要他们经常练习和复训,他们一定能够在关键的时刻,在情绪的当下,用上“点点心”,帮他们摆脱情绪的控制,看清情绪的实质。这对于孩子们的人生来说将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啊。

我自己的孩子,上了小树苗课程后,虽然并不能总是及时地练习用到“点点心”。但有时候,她回家来会主动说起今天碰到了什么事情,她用了几次“点点心”。

我为这些幸运的孩子感到高兴,也希望他们多多地练习,假以时日,孩子们一定会对于自我情绪管理会更加娴熟,自利利人。

祝福小树苗们!

本期目录...

 

小心,你可能正在“揠苗助长”

故事来源: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 · 公孙丑上》

张讲师讲解:

有一个宋国人,他整天就看着他种下去的苗,怎么还不长,怎么还不长?看得很忧愁,很不耐烦。他就到田里面,把那个苗拔高一寸。一天就可以拔高一寸,那如果今天效果好,明天再拔一寸,后天再拔一寸,这还得了吗?这个宋国人,把苗拔高了。他累了一整天,把整片田里面的苗通通拔高了。他很累啊,他回家后跟他的家人说:“今日实在是太累了,可是太有价值了。我帮每一棵苗都长高一寸,你看我多厉害,天下人都没有我这么聪明的。”他的儿子好高兴,真有这个事情?哇!那我们可发了!于是很大步跑到田里面去看。没想到,去到那里,苗全部都枯掉了。

修行就像这样,看看全天下在培养我们内在的性的苗的人,不去揠苗助长、不去帮助他的苗长大的人,非常非常少。这就是为什么“修道如牛毛,成道如牛角”的原因。每一个人都会急着要速成,对不对?我们急着要有感应,我们急着要灵通,我们急着要去转动你的法轮,对不对?我急着让我的身体热,速求一些感应,而我们的意念就开始造作一些想象,我们用意念开始一些导引,这就是揠苗助长者。

但是以为往内去修为是没有益处的事情,那就好比那个根本不会种田的人、浪费我们佛性的人,我们身体里面有这样的一个尊贵的佛性,但他却不懂得怎么样去启动它、去开发它。这就像是有一块田,却不懂得去下苗,这是一样的。而那个帮它长大就是“揠苗”,不仅是无益,而且又把它伤害。这就是因为自己的自不量力,而反伤了我们的生生之性。这都是在告诉我们不可以“代大匠斫”。大匠自有大匠的妙,大匠自有大匠的职权,我们内在造化的生生不息,是谁的职权?老天的职权,是本性的职权,不是你的职权。我们硬要夺老天的权柄自己去行驶的话,非但不得其益处,反而要受伤。

本期目录...

 
最新活动讯息与张讲师新作
中华黄庭禅学会
http://www.htz.org.tw
各期电子报下载: 黄庭禅各期电子报在线查询
投稿或提问、意见: joan@htz.org.tw; 1004898501@qq.com
欢迎转寄与分享: 点选转寄电子报链接或直接转寄此封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