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黃庭禪學會2020.04.21電子報

一、主題文章:暖意,在親情中流淌

晨省昏定,是她自幼養成的好習慣。這一次心懷敬意,感受格外暖,溫暖了家人,也長養了自己。

二、問答集錦:如何面對各種頻率的能量?

通常我們認為能量會有高低和好壞,身中的能量狀態直接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如果低能量出現了,有種心法可以化解,想學嗎?

三、小樹苗:初心還在嗎?

一次次走入小樹苗課程做志工,所有的一切熟悉到近乎麻木。當靜下心來,輕鬆去感受時,呈現出來的會是什麼呢?

四、經典故事:不當的仁德

有仁心而不辨大小,不辨本末,不看事情的長遠,不是真的仁德啊!

 

暖意,在親情中流淌

作者:朱妍

再次領到黃庭禪的「寬兩秒」著陸功課:對父母晨則省,昏則定。恰逢父母到北京消暑。也讓我的練習有了落腳點。

晨省昏定,是自幼一直在做的事情。從小看著父母之間互道早晚安,自己也自然而然養成了這種習慣。等到長大了,在每一次與父母的問候中,又能格外地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出門前告知父母,回到家後也要大聲告訴父母「我回來了!」所以,在此我一定先要謝謝爸爸媽媽,從小就教會我這些生活中最基本的禮儀。

但是,這次對自己的反思,依然是一直讓我比較撓頭的那個「敬」。怎樣才能讓自幼做慣的事上,打內心真正呈現出一個敬意,而不是當成一種形式漠然地去完成?於是,這次父母到來時,時常會刻意提醒自己,在「敬」的建立中帶著關愛向父母問早安,詢問父母晚間是否休息得好。帶著誠意和關注送出的問候是不同的,此時的自己,內心柔軟而溫暖。

不僅是對父母,在陪同父母去看望老人時,也一改以往的「例行公事」。以前只知道應該多去看望奶奶、姥姥,但不懂得該如何去做,只會一味地以物質上的付出去安撫老人。殊不知,他們並不缺乏這樣的「關懷」。現在的我終於明白,對於老人而言,需要的只是儘量多的陪伴,真心實意的陪伴。

所以,去到奶奶家、姥姥家時,我會搬上一個凳子,靜靜地坐在老人身邊,當讓老人感受到安寧和真誠時,她們的話匣子自然而然就打開了。我只是安靜地饒有興趣地去聆聽老人家講述的故事,很久以前的故事。每當她們思緒間斷時,我就會不失時機地提上一些問題,讓這些久遠的故事得以延續……

每次講述結束時,老人的臉上,會流露出意猶未盡或心滿意足的表情,會與我相視一笑。這時,我的內心深處會劃過一陣暖流,認真去感受,有時一直能暖到小腹,這感覺真好。隨著姥姥、奶奶的年事漸高,對這樣的相處更是越來越珍惜了。

格外感恩這次重新歸零的「寬兩秒」練習,根性愚鈍的我真切需要靠這樣一次次反反覆覆的練習,得以鞏固住那些一點點建立起來的好習慣;感恩黃庭禪給我帶來的改變,能讓我的親人們切實受益。

本期目錄...

 

如何面對各種頻率的能量?

作者:張慶祥講師

學生問:請教講師,感恩是一種高頻率的養身能量,羞愧是低頻率的傷身能量,又怎麼來理解能量毫無意義呢?是不是能量有陰陽之分呢?好疑惑哦!

張講師答:所謂「毫無意義」,是為了引導你對身中的那股能量「不分別取捨」而設的,意思是不要加入你個人的好惡,它是什麼,你就看著什麼,它是高能量,你就看著高能量的發生,它是低能量,你就看著低能量的發生。

但是,高能量確實有助於身中的代謝,也有助於免疫系統的提升,而低能量確實對整個身體內在的循環系統有負面的影響。

然而從心法的角度來說,如果你能夠對身中的任何感受不分別取捨,那麼你永遠不會墮入低能量的,因為低能量就是由於好惡分別而來的。

因此,即使當下你身中出現的是低能量,只要你能對它不取不捨,那能量馬上就充盈起來,馬上就流動起來,它就會由低能量變成高能量,它就會從傷身變成養身。

因此,拿開你對身中氣血的控制,放下你對身中能量的壓制或助長,你只是放任它的自在,這就是所謂的「不分別取捨」,這就是所謂的「毫無意義」,這就是所謂的「無貪無嗔」的真義。這話並不是說連養身、傷身都沒有意義,千萬別張冠李戴了。

本期目錄...

 

初心還在嗎?

作者:梁瑤瑤

又一次來到小樹苗內心成長營的營地,或許是太過熟悉,內心近於麻木。算一算,我已經積極奔走各地小樹苗課程整整兩年了。兩年間,具體參加過幾次小樹苗,自己都記不清了。

看著好多第一次來參加小樹苗志工的同學們,如此充滿激情,在冬天裡溫暖了每個人的心。自己黃庭裡卻有點沉沉悶悶的、模模糊糊的,更觀照不清晰了,這就是所謂的熟悉的感覺啦。即便如此,跟著課程走,還是很有收穫的。

第一次觸動是在課前志工培訓的「民主選舉」環節,有「嚴格要求組」和「輕鬆自由組」供同學們自由選擇,選擇完畢之後進行PK,最終看哪一組獲勝。

不想被束縛的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輕鬆自由組」。到真正比賽的時候,另一組在老師指引下有序地進行著,而我們像是孤立無援的流浪兒童,什麼事都得要靠自己,瞬間感覺到這擔子的沉重,實在扛不住啊。結果很顯然,「嚴格要求組」獲得了最終的勝利,而接下來的總結,才是觸動我的點。

為什麼你會選擇這個組?

在剛剛的過程中你們都收穫了什麼?

現在,如果給你們一個機會重新選擇,你是否還會做出跟剛才一樣的決定?

你做決定時,是看自己喜歡、自己想要呢,還是選擇當下適合自己的?

……

這拋出的一個個問題,我都接不上,突然意識到,其實我壓根看不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哪個組。

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跟著大團隊走。因為這次課程分配到的任務不是很多,所以有機會好好在臺下聽聽課,看看周圍。

難得輕鬆下來,發現其實感受他人的狀態並不是難事,以前感受不到,是因為自己太緊了,黃庭送上來的氣血直接被打壓。而這次在臺下旁聽,發現自己其實可以感受到很多,比如:此刻孩子是緊的還是鬆的?他們有接收到老師們想傳達的意思嗎?帶課老師在上課時的狀態是緊還是鬆的?……

但自己在臺上的時候,卻很難覺察到自己的狀態。很緊張地帶完課程,下來之後感覺頭部發麻,去感受它才發現,原來居然有這麼緊。

是啊,其實最難看清的是自己。所謂歷事煉心,所謂多走走看看,不是為了看清世界,而是看清自己。

學習黃庭禪的這些年,真的有在主軸上嗎?雖然外在看起來做了很多「好」的事情,但是這裡面是否夾雜著「好名」的小心思呢?

一次次很積極地參加小樹苗課程,真的是覺得這樣做很有意義,還是在這個團隊中增加出場率呢?當年的豪情壯志,哪去了?說好的不忘初心,而今呢?

這一個個的問題,只能自己在黃庭一竅找答案。反躬自省,看清心上的塵垢,沒有第二條路,唯有誠懇地面對當下的習性,一個一個的洗滌、超越。就像小樹苗課程教導的,改過的心最可貴,繼續跟著團隊、陪著可愛的小樹苗們健康成長!

本期目錄...

 

不當的仁德

經典引述:

仁而不忠,則私其恩。

——《忠經·辨忠章第十四》

故事來源: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萬室之國,一人陶,則可乎?」曰:「不可,器不足用也。」曰:「夫貉,五穀不生,惟黍生之;無城郭宮室宗廟祭祀之禮,無諸侯幣帛饔飧,無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國,去人倫,無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為國,況無君子乎?欲輕之於堯、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於堯、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孟子∙告子下》

張講師講解:

有一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說:「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古代堯舜禹湯時,抽取的稅賦大約是一成,戰國時代的稅賦是七分之一到五分之一,那些諸侯強苛民稅,民不聊生。現在有這樣的人出來說:「如果我執政,我要二十分裡取一分,這辦法好不好?」

本來是抽取五分之一稅賦,現在有一個人說二十分之一,這樣一聽,是不是非常有仁德?是的,非常有仁德,但是不切實際。

孟子說:「你那個是蠻夷之邦的辦法,在野蠻民族才行得通。舉個例子來說,一萬戶子民的國家,只有一個人做陶碗,夠嗎?是不夠的!一萬個人要穿衣服,只有一個人織衣,夠嗎?也是不夠的。」所以白圭說:「不可以的,陶器會不夠用的。」

孟子說:「蠻夷之邦是不種五穀的,他們就是每天打獵!沒有城郭宮室,沒有宗廟,也沒有祭祀禮節的花費,也沒有諸侯來往的禮儀及設置百官的開銷,所以抽取二十分之一的稅是可以的,但在中國禮儀之邦,是不是要有公務員管理中國?你取二十分之一,這個錢一定是不夠給公務員的,不夠的話是不是把這些都得去掉?要支持整個國家,連做陶的缺少都不行,那沒有君子行嗎?君子就是做官的,那些管典獄的、管農政的、管各種事的,沒有這些人可以嗎?那是不行的,治國的體制全部都要打散。所以,凡事都有個平衡點,你徵稅想要比堯舜的十分之一還輕,想要抽到二十分之一,最後就像大貉、小貉一樣野蠻了;如果你要比堯舜重的,最後就像大桀、小桀一樣的暴虐了。」

這是孟子對於白圭的批判,這個就是有仁心而不辨大小,不辨本末,其結果就變成一個沒有真知的偽人。當然白圭並不認為自己是個偽人,不過如果依照白圭二十取一的辦法在中國推行的話,最後整個國家會被顛覆掉,公務員的管理階層沒有辦法建立,這樣整個國家也就毀了。

事情要看到長遠,要看到它的本末,不能只是因為他有仁,你就贊許他,要看這個仁用的本末、大小恰不恰當。

——摘自張慶祥講《忠經》第14集

本期目錄...

 
最新活動訊息與張講師新作
中華黃庭禪學會
http://www.htz.org.tw
各期電子報下載: 黃庭禪各期電子報線上查詢
投稿或提問、意見: joan@htz.org.tw; 1004898501@qq.com
歡迎轉寄與分享: 點選轉寄電子報連結或直接轉寄此封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