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黄庭禅学会2019.11.21电子报

一、主题文章:共赢的解决方案

工作中遇到双重施压,翻涌的情绪下,变得疾言厉色,可是于事无补。觉察自己、并有方向的调整自己后,事情出现了转机,共赢背后的关键是什么呢?

二、问答集锦:为什么要学习《易经》?

说到《易经》,常人就会联想到算卦,但万经之王的美誉难道只是因为能预测未来吗?这部包天包地,世间一切都包含的经典透彻着宇宙的真理,抽象而精微。学习这部经典的好处,本篇为您一一道来。

三、小树苗:青枫侠,照亮青春期的迷茫

女儿说:“我希望通过这个课程让自己更有信心地面对中考。”可是这个课程里,却见不到一丝课业的内容。这是什么课程?藏了什么宝藏,会那么吸引一个青春期躁动迷茫的孩子呢?

四、经典故事:大鹏鸟的传说

北极深海充满神性的大鱼——鲲,一心到达南冥天池享受无穷无尽的自在。为此它要水击三千里,扶摇九万里,却矢志不渝。迈入修行,先要改变生活习气,脱离原有羁绊,同样是无比的考验。一起从鹏程万里这段气壮天地的故事里,汲取巨大的能量吧。

 

共赢的解决方案

作者:文春玲

清晨,正在站桩时电话响起,被突然打扰,感觉黄庭立刻开始涌动(范围5,紧度4,温度4),心里盘算着怎样快点结束电话后可以继续专心地站桩。

接通电话后,从对方急速的表达中,知道前几天因工作需要,进行临时内部调岗的工作阻碍升级了,几个一线员工联合起来抗议,集体请病假,导致基层单位负责人两头为难,束手无策,又不想得罪员工,所以让员工逐一给我打电话……听到一半时我内心有个不情愿出来:“为什么每次员工之间不好解决的问题和难题,上级领导和基层单位负责人都要把矛盾集中到我这里?我不得不被夹在中间,所要面临的困难谁来替我解决呢?!”

当听到对方越说越不理性的言语时,黄庭涌动立刻升级,语气变得严厉冷漠,对方瞬间安静下来……无声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完全被情绪带走了。当下返观觉照,去看清激起的情绪的背后是什么?几秒时间发现攀附了的各种私欲……

汗颜!开始放松肩膀、四肢、胸膛,用手按着内心,让能量自由地涌动。调整了自己居高临下的语气,以成人成己的心,先让对方诉说,在耐心倾听对方表达时,感觉到心胸一点点敞开后,黄庭气血也渐渐顺畅与安宁,思路随之渐渐清晰。在后来面对接二连三的电话时,不急于提要求谈制度,而是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的情况下,表达真实想法,自己始终将心比心进行慢慢引导……如此几番,事情渐渐出现转机,最终朝着预定目标向好发展。

通过此事,获得的心得是:与人应对进退时,首先检验自己内心的宽阔与否很重要。放下对待,去感觉对方言语背后的需求是什么?不当行为背后是未被满足的需要,站在对方立场将心比心,凡事都可以寻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

本期目录...

 

为什么要学习《易经》?

作者:张庆祥讲师

同学问:虽然《易经》有着“群经之首”、“万经之王”的美誉,但佛陀没有学过《易经》不是也照样成佛了吗?《易经》与我们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呢?

张讲师答:

《易经》是在讲一个原则。比如说做人处事的原则,《易经》是用卦象的方式,用气数的方式,来呈现你正处于什么状态下,而此状态下用什么原则会最好。

你说如来佛他也没有学《易经》,但也成佛了,话是没错,但如来成佛也得要依循一定的原则才行的,而那原则是相通的。我们常有疑惑,我们不知道做人处事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才好,就算有个原则在,但那做人处世的原则又是依据什么而来的呢?这原则乃是依据阴阳的消长的原则而来的,也就是说古人并不是故意去编造什么原则的,古人是最尊崇大自然的,一切的原则都是依着大自然的法则而定的,因为宇宙的真理本身就长这样,古圣人理解这个真理,然后仿效宇宙真理的模式,去订定人类应遵守的法则。人在天地之内,唯有遵从天地的大法则,人类才能得到最大的好处。

人类遵循着宇宙的法则,把它拿来修行就是明心见性的学问,把它拿来做人就是为人处事的道理,把它拿来应对进退就是所谓的礼节仪轨,把它拿来看天就是天文,把它拿来看地就是地理。因为易与天地准,易经是讲宇宙的法则,所以易理在宇宙间是无所不适用的。

佛家讲因果,说佛畏因,人畏果。众生是看到果了,才知道当初做对了还是不对了,然而佛的高明是那个因出现时,他就知道未来的果是好是坏了。而整部《易经》就是讲"因"。为什么古人要占卦,占卦就是要知道我现在这事情因缘具足是在什么状态下,"因"已经有了,如果继续下去,那未来的果是好是坏也就知道了。因此学《易经》很通透的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智慧,你会感觉他的智慧通达,非常聪慧,事情还没发生,末来的吉凶已经了然于胸了。

然而易理精微,一般大众并不容易理解,易理有深有浅,深的我们不懂,但我们也可以从最简单易懂的开始入手。《易经》里最简单而可入手的,就属卦辞爻辞了,因为它已经写成字了,不再是卦爻那么抽象了,然而这些文字又是怎么来的呢?它就是圣人根据卦象里看到的气数消长类型,把它模拟于人事上像是一个什么样的气氛,找一个最类似的气氛模拟出来之后,把它写成一段文字,所以易经里的卦辞爻辞就是模拟那气数消长的气氛而来的。那个气氛现在已经是这样了,若是投一个什么样的变量下去又会演变成如何,究竟是更好还是更坏,圣人就把它模拟为人事上的一种气氛,写成最简短的文字,让我们更容易体会。所以卦辞爻辞都是一种比喻,依照这比喻和指引,能够让我们生活得更正确,更光明。

所以我们看《易经》,所学到的就是一种大原则,而不是学一个单一事件,它是一个准于天地的学问,它不仅是放诸四海皆准而已,它是准于天地,准于宇宙的一个根本性的学问。

本期目录...

 

青枫侠,照亮青春期的迷茫

作者:君影

2018年暑假,我和孩子一起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青枫侠特训营,这次课程特增加了去古北水镇游玩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机会去更好地觉察自己,觉察我和孩子的互动模式,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

本来计划暑假带女儿去别的地方玩,但是她跟我说:“妈妈,这次青枫侠课程对我非常重要,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更好地了解自己,让自己更有信心地面对明年的中考。”于是,我义无反顾地答应了女儿的请求,一起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可以说,这次课程让我和孩子都有意外的收获。

在水镇游玩的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参与了一个游戏活动。游戏规则是:1.老师将家长和孩子分组,每个组由不同家庭的家长和孩子组成,父母和孩子要互换角色,父母变成孩子,孩子充当父母角色;2.每个组都被分配了一定数量的活动经费,大致每人50块钱,父母不能额外出资消费,所有的吃、喝、玩、乐都囊括在50×N人的经费里。钱统一由孩子保管,选出一位孩子记账,所有消费必须经过孩子同意后才可以花费出去。

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多地了解了我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也更加看清了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想当然地将自己的需求强加给孩子,而对孩子真正的需求采取漠视、忽略的态度,以我们的权威来压制孩子,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使孩子沦为父母的“附庸”。细想起来,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

今天,刚好也读到武志红的著作《家为何会伤人》,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真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爱,真爱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满足他不同的成长需要,真爱的父母懂得放手,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的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父母教育孩子的出发点往往是好的,但是我们如何才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到付出真爱而不是溺爱或错爱?这真是一个难题。

经过两天青枫侠课程的洗礼,我也惊奇地看到了孩子的惊人变化,真是太神奇了!

当课程结束,我们一起坐在返程的地铁上时,我看到了一个彬彬有礼的小姑娘。她一路上都在践行着“礼”。当她不小心碰到别人的时候,赶紧说“对不起”(以前她遇到类似情况只是会白一眼那个可怜的人,也不说话);放东西时放到不挡别人路的地方(以前是顺手就丢在座位旁边);看到抱小宝宝的阿姨赶紧让座(以前也让,但总是需要我来提醒)。现在她做事积极主动,心甘情愿,与从前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路上她兴奋地跟我交流着课堂中的点点滴滴(以前是妈妈不停地问,她才不情愿地说几句),主动告诉我老师讲了“不学礼无以立”、“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这时候,我忽然觉得我们之间的距离是那样的近,没有敌对,没有抗拒和反抗,这才是家庭成员应有的关系呀!

当我们依依不舍地和大家告别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我们这个大家庭是那样地让人留恋,一群有着共同志趣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培养造就未来国家栋梁之才而积极努力,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感谢志工及课程对女儿的认可,课程结束时,她获得了小树苗志工的荣誉证书,让她有机会去服务小树苗,就让“服务”精神扎根在我和女儿的心田: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去帮助人,就会过得充实、有价值。

本期目录...

 

大鹏鸟的传说

经典引述: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张讲师讲解: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是深不可测的意思,“北冥”是北极深处的海,北冥跟后文的南冥是相对的,“南冥”指的是南极深处的海,这两个相对之下,比喻南冥是真正一望无际的大海,可以遨游可以自由自在的大海,比喻解脱后的境界,比喻西方的极乐世界。

“鲲”是鲤鱼之类,是充满神性的鱼,它可以变化,未变化之前叫做鲲,这是比喻,比喻人未变化之前是众生,变化之后还有很神性的去处,北极的深海里有一条神化莫测的大鲤鱼,它名字叫做“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条鱼之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非常非常广大。“大”字可以比喻面积的大,“大”字也可以比喻它的神化莫测,高大的大,伟大的大,不一定指实体的体积。这条鲲神化莫测,真是不可限量。比如说小狮子你不可以小看它,小狮子虽小,手无缚鸡之力,未来它会成为狮子王,大可以指它的神化。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充满神性的鲲,虽然生活在水里,时机成熟时可以一跃而化为大鹏鸟,开始鹏程万里的里程。毕业的时候我们都喜欢写“鹏程万里”,意思是说你现在虽说看起来像个丑小鸭,以后会是一只凤凰,会飞在天的意思,跟鲲化为鹏一样的意思。

大鹏鸟是怎么来的?

传说中大鹏鸟由鲲所变来的,鲲的志向很高远,它终日仰慕远在南方无极无穷的大海,它想要逍遥真正的大海,尽情在里面自在地逍遥,它知道当海上下起了倾盆大雨的时候,天上的水气和海面的水气会非常旺盛地对流交融。

这个时候,那条具有神性的鲲,如果能一跃而过九丈的高度,便能趁着两股水气交融的时刻,一跃飞升为大鹏,那个瞬间它可以脱离地心引力的限制,超过九丈,然后往上飞驰长出双翅,变为飞鱼。在一刹那间转变为很大很大的羽翼,化为大鹏,冲上九霄,展开它向往的南冥迁徙的道路。这就是一个大鹏传说的故事。

这条鲲已经做好了准备,它等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一天,海面上下起了倾盆的大雨,非常大的水气能够对流,在天气跟地气很旺盛交融的时刻,它毫不犹豫往上冲刺,一跃而起,它准备趁着天地之气往南冥飞去。

然而鲲一定要一次跃过九丈的高度,才能脱离地气的引力。第一次冲刺它可能过了六丈的高度,但没有脱离地心引力,此刻它会重重地再摔回海里,但是它不因此而气馁。一次次往上冲刺,虽然它一次次被摔回海里,但最后一次它使尽力气往上一跃过了九丈的高度,它成功地脱离地气的限制,瞬间化为一只飞鱼,再从它的两肋化出一双若垂天之云的巨大的双翼。这时候它开始有了往南冥飞去的本钱,就是那个双翅,展开它的鹏程万里。

这个传说只是一个比喻,然而这个地球上无数的造化之妙,如果不是我们亲眼所见,实在是非凡人所能尽知,科学家以后还会有很多很多不断的发现,或真有这样的事也不一定。但寓言就是这样,不必真有其事,取它的意即可。

这里庄子用鲲比喻带有尊贵佛性的众生,用北冥比喻受到气数限制的凡尘,就我们现在这个领域,看起来是自在的,其实有太多太多的不得已,不想老也不可能,想长哪样也不可能,用大鹏比喻怀着无比崇高志向,要奋起追求圣贤仙佛的那些智者,那些有志向的人。

这个凡尘虽好,但就如狭隘的北冥,总是受到气数及各种烦恼枷锁的限制,有一天,若一气不来,这一口气出去吸不进来了,我们的肉体就开始腐败,生命开始一个未可知的轮转,你无法控制的。任你怎么聪敏,任你财富有多少、地位有多高,到那时你才发现,丝毫由不得你控制的。就因为,在这个领域里面很多的苦恼、很多的限制,所以这只充满灵性的鲲,它便想要找一个更宽广,更自在的南冥。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个是在比喻,比喻众生虽然卑微,但他却充满着伟大的神性,未来可能做佛,他的未可限量,可以有非常伟大的成就。所以说,鲲现在是活在水域里面,活在有限制里面,但其未来的造化,未可限量。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指众生只要一有了决心,一变化了气质,一引动了身中无比奇妙的造化,就可以成为一个觉悟的修行人。一隙之间由鲲变为鹏,鹏不是佛,但是已经成为一个有方向的行者。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只由神鲲所造化出来的大鹏鸟,是非常非常大,光是看到它的背就有几千里之大。

“怒而飞”,怒是奋力,它奋力鼓动着它的翅膀,往天空飞去。

“其翼若垂天之云”, 它奋力飞到天空最高处去翱翔,它的双翅一展开,就像垂在天边的云,那么宽、那么广、那么巨大。若垂天之云是个比喻,就是双翅一张开就把太阳给遮住了。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只大鹏鸟沿着海飞行,“海运”是顺着海飞行,它要迁徙到南方那个真正宽阔无边的大海,因为那个地方才是它要寻找的逍遥的乐园。

“南冥者,天池也”,这个南极深处的大海叫天池,天池是所有海中最大最大的。庄子是用它来比喻永恒的归宿,比喻西方的极乐,比喻我灵性的出处。所以南冥跟北冥来相对,就像是凡间跟西方来相对,是一样的意思。

“《齐谐》者,志怪者也”,“齐”,是齐国,国名;“谐”,是书名;“志怪”,志是记载,志怪是记载奇奇怪怪的一本书,齐国有一本书叫“谐”,是专门记载奇奇怪怪的一本书。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齐谐》里是这样说的:相传有个鲲化为鹏要迁徙到南极极深处的一个大海,它不仅一跃而上要超过九丈,才有机会变为大鹏,化为大鹏后要一下子脱离地的吸引力非常困难,它还得要助跑,要水击三千里,它奋力鼓动若垂天之云的超大翅膀,拍打着水面,在水面上助跑三千里,渐渐往上飞,脱离水面而上升。看过老鹰下水去抓鱼的画面,就知道水击是什么意思,一开始拍都是拍在水上的。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抟”,拍打;“扶”,双翼驾着空气,叫做扶;“摇”,就是不稳定,摇摇摆摆,动荡的。它拍打着翅膀驾着风,摇摇晃晃努力往上飞,一直要飞到高达九万里的地方,才开始往南飞行的旅程,水击三千里仅是助跑而已。三千里跟九万里这么高,是形容凡事起头难,好比一个人开始要迈入修行,一开始要改变生活习气,脱离原有的生活那一段,就是所谓助跑要三千里,腾空要九万里。这一段是最花力气的,是最紧要聚精会神的,因为原有的生活习性,总是充满无比的吸引力,想把你拉回到原有的习气里面去,对于刚立志想要好好修行的人来说,这是无比的考验。

“去以六月息者也”,“息”是休息、息养、长养的意思。然而修行不是在一开始的时候一鼓作气,冲刺三千里跟上了九万里就行了,接下来还要面临一连串漫长的考验,它要连续飞行6个月,才有机会到一个可以立足的地方,可以停下来休息,有机会喝口水,吃点食物,调养一下疲累的身躯,一飞就要能够冲刺,要六个月。

此处庄子用大鹏徙于南冥的过程来比喻一个修行人应该持守高亮的志节,到达南冥享受无穷无尽的自在,是它的理想,但达到这个理想之前,依然不忘他那个高亮的志节。

大鹏鸟有什么志节?

古书这样记载:鹏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鲤泉不饮。

鹏,不是高大洁白的梧桐树,它不停下来休息,不是虚心有节的竹子所结出来的果实,它不吃。实际上这非常困难,因为竹子开花都非常困难,还要结实,竹子会结果没有错,但是非常非常难。不是清净甘甜的水,它是不喝的。

它要求一切要洁白,要虚心有节,要清净。而在这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上势必很难找到它所需要的,没有办法满足的。因此,势必有忍饥甘辱的决心和毅力,虽然有无限的阻碍,仍能够不断地往南去冲刺,才能够完成这趟的旅程。

所以庄子选用大鹏来比喻有德的君子,忍饥甘辱去实现他的理想的这种精益的过程。

摘自张庆祥讲《庄子》第1集

 
最新活动讯息与张讲师新作
中华黄庭禅学会
http://www.htz.org.tw
各期电子报下载: 黄庭禅各期电子报在线查询
投稿或提问、意见: joan@htz.org.tw; 1004898501@qq.com
欢迎转寄与分享: 点选转寄电子报链接或直接转寄此封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