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黄庭禅学会2019.09.21电子报

一、 主题文章:发生即是恩典

他学佛多年,对情绪惯于躲闪逃避,反而屡屡被情绪操控。两天的课程,令他豁然开朗!原来,人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有情……

二、 问答集锦:什么才是真正的闭关?

说到闭关,大家想到的就是把自己关起来,断绝和外界的接触。然而,大修行者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都可以得其圆满。本篇问答直指关键,为您揭开闭关的真正意涵。

三、 厚生集:善本,走走停停

从开始刻意去行善、内心的不安,到内心慢慢变得柔软、温暖。没有一飞冲天的进步,踏实行持就有收获。

四、 园丁故事:“悌”的故事——【穗女抚弟】

父母双亡,年方十八的姐姐,不仅要承担起抚养幼弟的重任,还要应对觊觎家财的亲族。寒夜里,亲族乘黑叩门,居心叵测,她会怎样面对这一劫呢?

 

发生即是恩典

作者:张林会

2019年8月17日、18日,是我在追寻内心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两天。

在朋友推荐下,参加了珠海黄庭禅初阶课程。两天的课程,拨开了心中盘踞已久的迷雾,如同“拨云见日”,对于修行、对于生命的意义有了一个清晰的架构。课程中的练习,一次一次触动到我内心被紧锁的、荒芜的地方。所有的发生,都是上天的恩赐,提醒我们向内观照,洞彻生命的真相,而所有的遇见,都是冥冥之中上天对我们的眷顾。

我是一个佛教徒,耳濡目染下,对于“空”的理解偏颇,在生活中,有意地去躲避自己身上发生的烦恼,远离让自己不舒服的事和人,认为修心就是让自己保持心如止水、波澜不惊。

为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我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开麻烦的事、麻烦的人。当无可避免的时候,总是想着用深呼吸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避免情绪的发生与蔓延,以免情绪失控。

这种逃避或转移的方法,在快节奏的生活和高竞争压力的工作环境中,只能使情绪越来越抑郁,内心越来越瘀滞。于是就会不断地向心外去求方法,无论是去寺庙拜佛上香,还是读经忏悔,短暂的安宁后,继续陷入内心的瘀滞。

偶然机会看到《当和尚遇到抑郁症》一书,我觉得大乘佛法“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教理对我这种根性愚钝的人来说,也许太过高深,我当前需要的是过河的“筏子”,而无法达到“法尚应舍”的境界。而在大乘佛法中,似乎除了“信愿”、“念佛号”以外,都不屑于用某种固有的方法让大家拾阶而上。

虽然不曾改变对信仰的忠诚,但却陷入了一个困惑不前的阶段,直到遇见黄庭禅的初阶课程。

课程所有设计的环节,都是在不断制造心情,让情绪发生,而不是压抑或逃避。当课堂上自己心跳不断加速、气血持续上涌时,我才发现自己所谓的多年 “修行”,在多变的生活中多么经不起考验。其实,人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有情,唯有认识自己的情绪、正视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对待它,从而有机会进入本性的深邃领域。

从珠海回来,我试着去站桩、静坐、每日练习“宽两秒”,我努力抓住每一个让自己情绪波动、气血上涌的发生,静静地观察着内心的念头。我喜悦地发现,自己竟然有如此细腻丰富的情绪。默默告诉自己,发生即是恩典,遇见皆为菩提,这些发生,都是能量的涌动,不用太害怕太在意,而攀附在能量上的贪嗔痴,才是烦恼的肇因和修行的障碍。

肩膀放松,胸膛敞开,看着黄庭内的气血涌动,做放下好恶知见的练习。越练越发现这门学问不简单,体会到业习的力量有多大。虽然很多时候攀附依旧,情绪依旧,但带着觉知,内在似乎有了一个缰绳,让情绪这匹野马不会失控。

打坐、读经时,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昏沉与妄想,觉知到了就拉回来,接纳这昏沉与妄想,继续观照,不在惭愧与自责中打转。

每天早晨,我都会抽时间读经典和站桩,我享受着坚持读经典带来的心境变化,享受着站桩对身心的滋养。有时我还会做梦,在梦中气血任意涌动、情绪任意攀附而不自知,这无量劫累积的习性,真是积疴难消!不过,我知道自己已经走在一条正确的大道上,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这些习性会一点一点消除的。

本期目录...

 

什么才是真正的闭关?

作者:张庆祥讲师

学生问:禅师您好!很多禅修的课程都倡导闭关,那么闭关究竟是什么?有什么好处?黄庭禅也提倡闭关吗?怎样把闭关与日常的修行有效结合?

张讲师答:现在人的所谓“闭关”,其定义与古人已有差异,显得稍微狭隘一些。怎么狭隘法呢?大家总认为把自己关在一个山洞里,或者一个独居的房间里,完全不与外界有任何接触,甚至连吃饭都是别人从窗口送进来的,跟坐监牢没有多大的差别,认为这就是闭关;还有一种“闭黑关”的形式,就是连灯都没有,把自己关在一个完全黑暗的密室里。

然而,古人所说的闭关却与此有所不同,古人所谓闭关的“关”字,讲的是六根,因为六根是人与外境接触的六个关卡、六个门,这就像古代边境上的关卡一般,所以叫做”关”。

闭关不是把自己关起来不与外境接触,而是把六根所起的好恶分别知见拿掉,使六根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知觉无法扰乱你的心田,这心法功夫叫闭关。闭关就是为了磨练这个心法,这个能耐。

相信您看到这儿,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一头雾水,这对要深入此法门的人来说,真是有点困难,因此很多人就干脆依文解义,把自己关起来,也有一辈子关在山上离群索居的,渐渐大家就称这种方式叫闭关。

然而,真正的大修行者不是这么隐法的,古人说“上隐者隐于市”,意思是说大德行者不离开人群闹市,他在都市中生活,在岗位上付出,在人伦义理里磨练,以此来历事练心。

既然上隐者不离开生活,不离开人伦,那要怎么个隐法呢?这关键就在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时时刻刻都在与外缘接触,也因此你的心田里必与外缘感应,而兴起有如潮汐一般的起起伏伏,正是这个心湖里发生了这小小起伏,才让你有不得安宁的感觉。

大德行者发现,我们无法控制世上的一切都如你所愿,也无法控制心湖让它永远一波不起。那么究竟解脱之道已昭然若揭了,就是要学一个与自己心湖的潮汐和平共处的办法,让这小小的起伏对你毫无影响,就像一个泳者,要学习的不是去消灭水波,不是消灭浪花,而是要学习与水波浪花和平共处的态度而已,这就是大德行者真正的闭关。而其次的人则设法让自己不与外缘接触,设想以此减少内心的波动,此法不了究竟,终究是怕内在的一丁点波动荡漾,因此称为小乘。

对小乘者来说,退一步,如果能够在日常中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管不了心,就先管好六个门,管好六个关口,这个也可以勉强称得上是闭关。

所以闭关的定义其实有很多层,但是说穿了,如果把你的耳朵眼睛都堵掉,或者把你藏到山上去,这虽让你获得短暂清静,但这种闭关,对社会家庭的意义并不大。

所以,真正会闭关的人,他会去除内心的私欲,把私欲和公理看做是生死二个关头,把私欲的关头关掉,把公理的关头打开,王阳明所谓“去人欲存天理”,这才是真正的闭关。

闭关和日常生活要怎么结合?内心只要存着天理,他会在家庭之中圆满,他会在事业中圆满,他会在任何岗位上都可以圆满,这才是真正的闭关。

本期目录...

 

善本,走走停停

作者:梁瑶瑶

从讲师提倡善本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我的善本总是断断续续,想起来、自己愿意的时候才去做,在为善的过程中收获甚少。

刚开始记录善本,会很刻意去搜寻生活中的善。比如听大家分享扶倒下的共享单车,也就学着去做,但每次做,总是很惶惶不安地偷偷观察有没有人在看我,觉得这样的行为太不一样,对视到别人异样的眼光,觉得有些尴尬,就用力压住黄庭内的涌动,然后逃开。

于是每次为善,总要好好练习宽两秒才去做。幸好讲师很了解我们,很快在“幸福内心禅”中对善本进行了讲解,并解答了善本相关的问题,还教导我们如何在生活中行方便之善,在刚好遇到的时候去做你能做的有建设性的事情,表达自己的善意。

后来扶自行车的方向有调整,比如在自己赶着上班、快要迟到的时候遇到倒了一排的自行车,不扶;比如,看到道路中间停着一辆自行车,影响到交通的情况,赶快去把它移到旁边;比如看到停放比较整齐但就有一两辆有些超出来,造成一些麻烦和危险,就会去把它们停放好……

不断地记录善本的过程,不仅让自己的心慢慢变得柔软、温暖,同时也提醒着自己反思生活、工作。

我的工作是负责审核部门的报告再交给专家审核,确保没有问题之后才算完成。

刚开始的时候,每次发现问题,都很严肃地跟对方指出来,而且语气很硬,觉得如果不这样,他们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更不会正视问题,然后改正。我的工作就在不停地发现别人的问题中进行,每天下班都很累。

这样过了大概一个月,我发现问题被指出了,还是有人不停地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纠错似乎成效不大,而且我跟同事们的关系变得很紧张,他们看到我就立刻变得很紧,他们很怕我。说好的善本,记着记着,怎么就在生活中为善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开始做调整。首先是调整自己说话的语气,又一次审核他们的报告,发现问题的时候,找报告编写人之前先内观,说了没两句,气一直往上窜,头皮都变得紧绷,语气又开始很硬,等到自己快讲完了,才有发现自己刚刚做了些什么,在结束谈话之前赶快补救。

从决定做调整的开始几次,每次还是陷在气血中,事后才想到要补救,慢慢地感受到我在宽和的状态下,跟对方沟通的时候才是比较柔和的。

除了说话的语气,在其他时候也常常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的办公用品比较齐全,经常借他们用;比如他们有时候在轻松地聊一些生活琐事的时候,插上两句……就这样,大概又过了一个月,跟同事间的关系慢慢缓和过来了。

因为素食的原因,中午休息的时间比较短,同事们大都是在公司附近的食堂吃饭,而我是自己带饭,所以他们经常吃完饭回来都会关注一下我当天的午饭吃什么,有时候会调侃说你今天怎么又吃素,有时候看到切碎的芽菜,就开玩笑说你今天居然吃肉,哈哈哈。 每每这种时候我就回应说“是啊,你要不要来尝一尝”。 说做善,先别作恶吧。

公司里面,因为男生比较多,氛围一直都是比较轻松的,是因为自己很紧的缘故,才会觉得压抑。在工作中稍微松下来之后,才看得到为善的节点。

因为工作经常需要出差,男生们又不习惯整理东西,所以办公室常常很乱,他们的办公桌很乱,公用的区域也很乱。

最开始的时候我还会每周打扫一次,但持续没多久就持续不下去了。有一次是卫生大检查,大家被要求整理自己的桌面,打扫办公室。周五整理完,下一周的周一检查。

等到周一上班的那天早上,整个环境都变得比较整齐、干净,每个人都可以感觉出来。

同事们在轻松地聊天,然后大家不经意都多少表达出这样的工作环境很不错的感受,当时我正在帮出差的同事打扫,然后就有一位同事说看我这么勤快之类的话,讲真话当时心中小得意是很明显的,同时也有一个柔和在,就顺着他的话回应说:“那下次换你扫地喔,你看大家也都觉得干净的环境比较舒服,为大家服务一下挺好的,对不对?”他推脱了两句,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次换他打扫。就是在这样的轻松氛围下,做善事才比较自如。

其实自己的善本真的做得很不好,有时候想起来的时候才会去做,即使这样,整体还是在向前的。

进步的过程不是一条线,一直向上,它会上上下下,进进退退,但总体是向上的。

就像自己指出同事的问题的时候,应对是好了很多,但时不时还是会又变得紧绷;心很冰冷的时候连公交车让座这样很小的善事都不做。太多的时候做善事都是看自己心情,这点还需要改正,只要踏踏实实的去做,就会真正有收获。

本期目录...

 

“悌”的故事——【穗女抚弟】

张讲师讲解

【原文】

穗女抚弟,置帚具酒。族叩夜门,款之愧走。

明陈穗女,年十八,父母殁。二弟长者六岁,少者五岁,亲族利其有,日眈眈于旁。女矢志抚弟,置帚数十,具酒食以待。寒夜,族兄弟乘黑叩门。女燃帚启户,款以酒食。皆大惭,诡曰:“吾辈夜行,火灭求烛耳。”自此遂绝意。及二弟毕婚,年四十五,乃嫁。无子,二弟迎养终身。

陈女所处之境,伶仃孤苦,岌岌可危。稍不谨慎,祸即随之。乃矢志抚弟,预防周至。非但不示人以隙,且令其感愧以去,化险为夷,保全门户,可谓女中丈夫矣。

【白话故事】

明朝陈穗有个女儿,在她十八岁那年,父母亲都去世了,留下两个弟弟,大的六岁,小的五岁。陈穗生前在家族里很有名望,家境也比较富裕,给孩子们留下了一些遗产。

宗族里的人惦记着他家的财产,天天盘算着,看看有什么机会可以将这些财产占为己有。于是陈穗的女儿在心里暗暗立下了誓愿,无论如何都要把自己的弟弟抚养成人。她预备了几十个火把,又备下了丰盛的酒宴食材,随时等候他们的到来。

在一个寒冷的夜里,一群族里的兄弟趁着天黑来敲门,还有人去请了族长。他们想说服族长,只靠这位姐姐孤身一人,无法照顾好两个弟弟,应该把两个弟弟交给族人抚养,这样相应的财产也就理所应当地被分割出去了。

陈穗的女儿看到这个架势,一点都没有慌乱,她把事先预备好的几十个火把都点着,家院一时非常明亮,然后打开门,让亲族们进来。她对着大家说道:“感谢诸位对我和两个弟弟的惦念照顾。父亲虽然去世了,但我明白这个礼节,应该找机会邀请大家来家里聚一聚,吃顿饭表达感谢。所以,我早就备好了食材,今天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既然大家都来了,请不要客气,入席吧。”

酒席间,陈穗的女儿走到族长面前大声说:“我的父母不幸早亡,父亲临走前,曾拉着我的手,嘱托我要照顾好两位弟弟。我也郑重地对父亲发誓,此生宁肯不嫁,也要将弟弟好好地抚养成人。我们姐弟三人虽然没了父母,但并不孤单,因为还有族长和诸位亲戚的关心和爱护。在此,我代表故去的父母向大家表达谢意。因为我还年轻,抚育幼弟必定会有做得不周全的地方,恳请大家多多指正帮助,相信我父母在天之灵一定会非常感谢大家的。”

这番话让在场的族人都非常惭愧,哪里还敢露出侵占她家财产的心思。于是,有人站出来圆谎说:“侄女,我们一行人今天晚上外出办事,灯笼的火被风吹灭了,正巧路过你家,于是过来讨些蜡烛。”族长听了陈穗女儿的一番话,看到她小小年纪,做事竟然如此有礼有节,非常欣慰,于是对族里的人说:“如果有人胆敢欺负这姐弟三人,我绝不轻饶!”

从此以后,族人都打消了觊觎她家财产的心思,陈穗的女儿终于可以安心地抚养弟弟了。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两个弟弟终于长大成人,等到两个弟弟都娶了亲,她四十五岁方才出嫁。因为她一直没有孩子,老了以后,两个弟弟争着把她接回家,给她养老送终。

陈穗的女儿在孤苦伶仃、岌岌可危的境遇中,如果言行作为稍有不慎,大祸就会随之降临。但她心志坚定,一心要将弟弟抚养成人,在危难即将到来时,思虑周全,非但没有给族人以机会,还用智慧从容的一番话让心怀不轨的族人惭愧而去,最终化险为夷,保全了自家门户。陈穗的女儿,真可谓女中豪杰啊!

(改编自蔡振绅先生编著的《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悌篇《穗女抚弟》)

 
最新活动讯息与张讲师新作
中华黄庭禅学会
http://www.htz.org.tw
各期电子报下载: 黄庭禅各期电子报在线查询
投稿或提问、意见: joan@htz.org.tw; 1004898501@qq.com
欢迎转寄与分享: 点选转寄电子报链接或直接转寄此封电子报